【编者按】2021年5月22日,校离退休党总支书记,原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发良研究员受邀做客《福建教育五老说》直播间,以“学习”为主题面向全省青年学生讲述“入党初心故事”。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目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提出的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一活动的开展,再次告诉我们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说,我们的党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壮大,发展成为百年大党的。我是1968年4月当兵,1969年2月23日入党的,在党已53个年头,有一个切身体会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都是离不开学习的。今天,我想从三个维度和同学们分享学习的收获和乐趣。
第一,为人处事必须学习。人生一世,无非两件事:求生存、谋发展。每个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都有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人和事,只有处理好这些人和事,才能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所以,一个人不仅要不断地学习吃饭、走路、说话、写字等最基本的知识,更要努力学习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关系的知识和技能。而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需要不断的学习。1971年,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我随团首长去支持地方工作,并包住一个生产大队。那时,我对农村工作一无所知,只得从农村工作的基本知识学起,通过各种渠道,我找到了毛主席关于农村工作的重要指示,如获至宝,并按照“以粮为纲、多种经营”的八字方针和“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八字宪法,认真实践,狠抓落实。结果在一年中使这个大队早稻产量翻番,而且办起了水电站,开通了部分公路,做出了可喜的业绩。
第二,履行职责必须学习。一个人在社会上无论干什么,都有一个职业或岗位。而要履行好职业岗位的职责,就必须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才能。否则,就做不好本职工作。1976年,我从团政治处宣传干事调到一个新组建的连队担任指导员,一切从零开始、从头干起。新组建的连队没有家底,日常生活都很困难。所以,在抓好连队训练、战备、执勤等工作的同时,还要抓后勤工作,学习发展生产、养猪种菜,改善连队伙食,就这样,通过全连干部战士的共同努力,连队一年就步入先进连队。
第三,创新发展必须学习。共产党人要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就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发展。而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学习新知识、树立新理念、开创新局面、做出新成绩。1991年8月,从省政府办公厅调到原福建机电学校担任党委书记,这是一所近百年的名校,曾在“高工”时期培养出了郑代雨、陈一坚、游德馨、王屏山等一批名人。但是,百年名校还是中专层次,显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和班子成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克服各种陈旧观念,用创新发展的理念引领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建设,在1995年制定学校“九五”规划时,提出了“两大四上”(办学条件大改善、职工收入大提高,办学上层次、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的发展目标。此后,全校上下一心,克服诸多困难,不懈努力奋斗,至2000年,学校成功申办了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了300亩的新校区,圆满实现规划目标,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几十年的实践使我领悟到: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方能成就人生。党员干部要忠诚担当,就要把学习当作毕生的任务,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真正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忠诚担当。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华,必须懂得:学习是到达人生梦想彼岸的帆船,是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阶梯,是打开一切成功大门的钥匙。在此,我真诚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讲话中对大学生的期望:“爱国爱民,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做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黄发良书记讲述入党初心故事
黄发良书记与师生党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