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以党的建设带动关工委建设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1-04-21浏览次数:591

闽委组通〔2018〕90号

        

各市、县(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和关工委,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关工委,省委省直机关工委、教育工委组织部、老干处、关工委,省直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关工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闽委办〔2006〕20号)、《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闽委办〔2011〕50号),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现就加强以党的建设带动关工委建设(以下简称“党建带关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党建带关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关工委成立25年来,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同志们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弘扬“五老”精神,尊重“五老”,爱护“五老”,学习“五老”,重视发挥“五老”作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做好“党建带关建”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省委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关工委组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从保障全省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从培养建设新福建生力军的迫切需要出发,进一步加强党委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责任,建立“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部门配合、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格局,促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
        二、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进“党建带关建”工作
        关工委是在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党政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负责人参加的,以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是党委、政府培养教育青少年的参谋和助手。各级党委(党组)要围绕关工委工作定位和职责,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以党的建设带动关工委政治、思想、组织、保障、工作和阵地建设,进一步激发各级关工委的组织力,服务青少年、服务党的建设、服务改革发展。
        (一)加强关工委政治建设。把政治建设作为各级关工委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以政治建设推动关工委进一步坚持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两个维护”,坚定“四个意识”,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地位作用、政治标准、主要任务、工作重点、依靠力量和根本保证,积极主动承担起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
        (二)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关工委组织体系建设的领导,以深入开展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为抓手,巩固完善市、县(区)关工委和机关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完善关工委组织体系。要建立组织建设带动机制,按照“哪里有党组织、有老同志和青少年,哪里就要建立关工委组织”的要求,探索在村民小组、居民楼栋、社区网格等地方成立关工小组,推动基层关工委组织向农村、城市一线延伸。
        (三)加强关工委班子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中共福建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于组织动员更多“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闽委组通〔2016〕70号)精神,精心选派政治上可靠、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威信高、热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担任各级关工委领导。要完善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动员谈话制度,形成党委主要领导或组织部门谈话、党委发文任命的做法,把关工委作为退休和将近退休的老同志继续发挥作用的首选岗位,安排到关工委任职或兼职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各级关工委班子因工作变动等原因造成缺位的,要及时调整充实,做到有进有出,进出有序。
        县级关工委处于关工委工作的前沿,起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要注重加强县级关工委班子建设,县级关工委班子由党政主要领导兼任同级关工委名誉主任,党委副书记或分管领导兼任第一主任,政府一名领导联系关工委;同级班子退休领导担任主任,设常务副主任、副主任若干名,由退休老同志和相关职能部门、群团组织负责人担任,并配备至少3名退休老同志作为日常工作班子成员。要注重优化基层关工委领导班子结构,可吸收大学生村官、社区干部参加关工委工作。
        (四)加强关工委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要以党员队伍建设带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建设。要根据关工委和老同志的特点,采取组织发动、典型带动、“五老”推动、表彰促动的做法,动员更多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及老支书、老村(社区)主任、老人协会成员、技术能手、大学生村官、企业家、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入关心下一代工作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关心下一代工作力量。要按照就地就近、量力而行、主动作为的原则,为“五老”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关爱、服务工作。要健全和落实分级培训制度,把关工委成员和“五老”骨干的学习培训列入同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五)加强关工委作用发挥。各级党组织要引领关工委组织扎实抓好立德树人工作,坚持服务青少年正确方向,注意掌握青少年思想特点和变化,把握青少年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少年,培养强烈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和健康阳光的精神状态,持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两史三爱(党史国史、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扶贫助学、科技和法律普及等主题活动,树立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要推动各级关工委牢固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通过科技教育培训和“五老”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农村青年持续增收致富;要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引导基层关工委与社会组织加强合作,积极承接服务项目,把更多社会资源动员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要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适应网络信息化发展,大力推进“网上关工委”建设,探索服务的新途径。
        (六)加强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各级党组织要牵头统筹整合现有的各类党员活动阵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等阵地资源,加强共建共享,作为关心下一代活动场所、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等,同管理共使用。有条件的地方,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青少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四点半学校、留守儿童关爱之家、校外辅导站等关工小组活动阵地建设,积极为农村、社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创造条件。要积极指导协调各类社会宣传教育阵地资源无偿向老同志、青少年开放。要通过建立关工委网站、微信、微博等,积极拓展互联网、新媒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阵地。
        三、加强对“党建带关建”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把党建带群建作为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的要求,加强对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党建带关建”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把“党建带关建”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内容,切实指导、支持、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将“党建带关建”工作纳入各级党建联席会议议事日程和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进一步从基层党建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中统筹推动“党建带关建”工作的落实。各级关工委要主动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争取党政领导重视支持,主动作为开展工作。
        (二)加强工作保障。要把关工委工作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或本单位行政经费预算;要参照《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中共福建省委老干部局、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总工会关于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闽委组通〔2016〕9号)精神,积极与有关部门研究适用关工委组织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特点的财务制度和经费管理使用规定,对从事关工委工作的驻会老同志,对其交通、通信、误餐等费用给予适当补助;采取统一调配或向社会购买等形式,切实解决好关工委老同志下基层或参加重要活动、调查研究以及传统节假日走访慰问的交通保障问题;要加强关工委办事机构规范化建设,并加大对关工委在职干部的培养、管理使用力度。
        (三)加强宣传激励。要加大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对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扬表彰;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纳入全省老干部系统表彰活动,以充分调动“五老”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       中共福建省委老干部局
                                                                                                                                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18年8月16日
(此件依申请公开)